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

鄉村理論

迪士尼  相姦  河智苑

 


也許這個名詞不是那麼正確,反正這是我看某本心理學的書,
其中提到的一種心理理論,我覺得蠻有趣的。


「鄉村理論」
人的記憶有限,這應該無所反駁。
但人生有數十年,每天都在接受新的知識與考驗,還有新的朋友,
所以小小的腦袋可以記得東西,終究是有限的。


如果你今天記得的十幾支電話,一個月過後可以忘掉五支;
如果你今天記得要去看的五部電影的名稱或內容,冒險探索半年過後可以忘掉大半劇情;
我們是否可以合理的接受:
今天認識的五十個朋友,在五年過後,隻剩下五個自己熟悉的人呢?


 


「鄉村理論」
是在說:人的一輩子可以在某階段熟悉的朋友,頂多就是一個鄉村的居民量。
譬如這個鄉村是一百個人好了(人數因人而異),
我剛出生認識的一百個人,跟我上小學後常玩在一起的一百個人,
跟我上高中後很熟的一百個人,跟我出社會後很熟的一百個人..............
其實都是不同樣的一百個人。


因為人腦有限,所以人同時能存在熟悉又有快速記憶的對象,就是一百個人,
所以當你換了一環境、換了一堆朋友,
你所快速熟悉認識的一百個人,跟你之前那一百個人是不同的,
因為記憶有限,所以你多記了一個人、勢必擠掉過去熟悉的一百個人中 最不熟悉的那位朋友;
多記了十個人、勢必擠掉過去熟悉的一百人中 最不熟悉的十位朋友。


因為你快速記憶隻能熟悉記得一百個人,
超出這個數量,其他人的事情就會被快速遺忘,
所以進入一個新環境、認識了一堆新朋友,
就會有相對數量的不熟的老朋友,被用同樣速率遺忘。


 


理論面我覺得沒什麼好駁斥的,值得探討的是心理層面。
過去的鄉村,可能會覺得:
「大家都那麼好,他怎樣了我就要怎樣幫他」
但當時過境牽,前面那一百個朋友已經移出了鄉村,
這樣的想法、或這樣的氣魄,在現階段的「鄉村」來說,你就那麼的甘心甘願嗎?


我也許要冷血一點的說:
「我沒辦法。」
以前他出了事情了,因為當時他是我的死黨,怎樣為他出頭我都可以。
但現在,我跟他已經不在同個「鄉村」了,
我對 要為他出頭 這樣的想法感到疑慮了,
因為我們都有了新的 各自的鄉村了,
他的事情該由他的鄉村出頭了,而不是我這隔壁村的來多管閒事。


在我眼中看來,這是我們的成長,
我們都有各自新的鄉村了,我的事情、我有我的鄉村來處理,
同樣的他的事情、他的鄉村也應該要為他出頭,
而不是交由一個外來鄉村的人來,既使對方曾是自己的老鄉。


時過境牽,我不知道這麼久的遠隔後,他是不是還是我熟悉的那位老鄉,
他的想法還是不是跟以前我們共同魯莽的心境。
可能他反而覺得我多管閒事,可能他的新鄉友覺得我這外來者來參咖別有意圖。
反正,就是麻煩多過過去,
不像過去我隻為他出頭的時候,大家都能輕易的接受,
大家都知道我們同鄉的同仇敵慨。
現在大家都離鄉了,各自為政、多做事既使自己彼此不困惑,又難保他方猜忌。


 


人都是會成長的。
「鄉村理論」就是一種成長的現象。
在隨著知識變更、交友圈變更的同時,
人的想法、價值觀、眼光,一切都會改變的。
這種改變會依循著新環境的變遷而不同,價值觀與手段都會被影響,
代表你跟過去不一樣了,代表某種程度的改變,
這種改變會伴隨著過去呆過的鄉村帶來的影響  疊加上去,
人們習慣將這種變革稱之為成長。


 


很多人在碰到老朋友來電,就會碰上這樣的疑惑,
你可能已經完全改變過鄉村了,但對方的鄉村卻尚未清除,
所以她覺得你還很熟悉,但對你來說、他已經是陌生了。
有必要的,該拒絕、該講白的,就是該做的事情。
不要認為你今天附和他,他就會理解你的新鄉村;
他隻會覺得你願意成為他現在的鄉村的一份子,
對她的新鄉村來說、你是新加入鄉村的一人,
他們隻會努力改變你的觀念,因為他們要讓你融入他們的鄉村,
而不是接受你這新體制。
在這點上、就是人最容易誤會、犯錯、導緻事後一堆社會案件的部分。


  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